李广一生立有众多功劳,却始终无缘封侯,以至于很多后人都替他感到惋惜。那李广难封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运气问题呢?恐怕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李广的确可惜,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大部分是性格所致。我们现在都听说过一句话,叫性格改变命运,其实是有些许道理的。抛开运气不谈,李广难封侯,还和这两条因素有关。
公元前166年,李广在陪同汉文帝打猎时,冲在最前面,亲手格杀猛兽,表现得十分勇武。汉文帝用略带惋惜的口吻称赞道:“太可惜了,你没遇到好的时机!假如你在汉高祖时期,封个万户侯又算什么呢!”然而,李广的一生特别悲催,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最终也未能封侯。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李广也十分纳闷,他找到了星相学家王朔,向他询问道:“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王朔问道:“将军自己想想,平生有没有特别遗憾的事情呢?”
李广思考片刻后,说道:“吾曾经担任陇西太守,期间羌人造反,我诱降了八百余人,然后将他们全部杀死,至今感到非常遗憾。”王朔说道:“杀降是最大的灾祸,这就是将军一直不能封侯的原因。”事实证明,王朔的话纯属胡扯,因为古往今来杀降的将领很多,这根本不是“李广难封”的原因。那么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汉景帝时期,李广就已经可以封侯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件错事,彻底得罪了汉景帝。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154年,西汉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大军出征,李广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在昌邑城下,李广冲入敌阵,一举夺取了叛军的军旗,自此声名显赫。
按理说夺旗是一件大功,可是平叛之后,汉景帝没有任何封赏。原来在前线军中时,李广接受了梁王刘武授予的将军印绶,引起了汉景帝的不满。梁王刘武虽然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在平叛中也立下了大功,但是兄弟俩的关系却十分微妙。有一次在酒席宴间,汉景帝当着母亲窦太后的面,对刘武说:“我在千秋万岁之后,打算将皇位传给你。”
刘武虽然表面上推辞,但内心还是十分向往的,而窦太后也希望汉景帝立刘武为继承人。其实汉景帝并不想这么多,因为他有十几个儿子,根本不缺继承人。梁王刘武或是出于对李广的敬佩,或是出于拉拢的缘故,授予了李广将军的印绶。但李广没有意识这背后的复杂政治因素,当他接受梁王将军印绶的那一刻,就注定失去了在汉景帝时期封侯的机会。
李广的治军方式有问题。李广领兵出征的时候,根本不会规划部伍行阵,找到有水草好的地方就扎营,在军队驻扎期间,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也就是说,李广在统率军队不会使用严格的军纪,所以他的军队显得自由散漫,突然遇到敌军时,就会陷入被动包围的局面。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广多次领兵出塞,都是因为这种治军方式吃了大亏。对此后世评价道,“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不过,也正是由于李广善待将士,所以在他死后,“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当中,若是想要形容一个人不得志或是不如意,那么就可以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很一般,这里
说到李广,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最拿手的就是射箭了,他在西汉时期那可是大英雄的人物。历史上很多诗人都赞赏过李广,但是作为大将
提起李广,了解他的朋友多数都会将他当成一名“悲情英雄”看待。李广在汉武帝时期,也是一名非常出众的将领,在对抗匈奴的岁月里,李广身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着非常优秀的武将,在这些武将当中不乏会出现一些非常善于射箭的。为箭所害的人不计其数,历史上善使弓箭之
说起霍去病,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汉时期的著名名将、军事家。霍去病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的时候就跟随者大
说到汉朝的李广利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人人都说他是大草包,打了败仗还敢回营,但是其实他也不仅仅如此,这个人还是很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古时候的夜晚在最开始都是会关闭城门禁止出入的,人们的夜间生活也很少,这一点在很久之后才得到了改变。汉朝时期的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名号,他是秦朝时期名将李信的后人,然而最终却因为在战斗中迷路,没能参战,最终羞愧自杀。
李广利是西汉中期将领,汉武帝妃子李夫人的兄长,所以李广利也算是外戚之一。当时李广利曾多次率军攻打大宛,但战绩平平。后来李广利又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也还是非常有意思了,但是也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飞将军李广,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飞将军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广的故事,这个李广又叫飞将军,很厉害的一个人了,最近也有很多人都在问,古代也有很多这个关于李广的诗词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