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虽然亡于崇祯之手,但当时明朝败局已经难以挽回,灭亡的原因体现在方方面面,也不是崇祯帝一个人的过错。其实崇祯继位初期是打算挽回大明颓势的,只不过朝廷贪腐严重,朝纲败坏,已无力回天。康熙帝觉得崇祯无能,那崇祯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呢?这次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的崇祯帝,看看他究竟做了些什么,康熙对他的评价究竟有没有道理。一起了解下吧。
明光宗朱常洛原有5个儿子(另一说6个),但大都夭折了,只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明熹宗朱由校是史上闻名的“木匠天子”,性格荒唐怪异,偏信昏庸,荒废朝政,天启七年(1627年)病逝前,由于没有子嗣,指定弟弟朱由检继任,是为明思宗,年号改为崇祯。史上也称明思宗朱由检为崇祯皇帝。
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魏忠贤是是宫中的太监,客魏两人结为“对食”。“对食”就是太监宫女间结成的形同夫妻的关系。两人千方百计哄着明熹宗玩乐,从而操纵皇帝,左右朝政大权。两人心狠手辣,多次使诡计将怀孕的皇后和其他嫔妃流产,让明熹宗无后裔。
崇祯皇帝上位时年仅17岁,他对当时的混乱局势十分清楚,首先就是要除掉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他十分小心谨慎,入住皇宫的当天,自己带着干粮,不敢碰宫中的任何食物,晚上也抱剑而眠,时刻准备起来厮杀。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悄悄把自己的人逐步安插进宫,一边丝毫不露声色,继续优待客魏两人,使他们摸不清自己的底细。他借客氏请假出宫试探他的态度之时,立刻批准同意,乘机赶走了客氏。与此同时起用其他太监,与魏忠贤抗衡。待客魏集团内部出现内讧时,使计一举消灭。崇祯皇帝称帝才一年多,就铲除了作恶多年的客魏集团,不能不说他很有谋略和执政手段。
面对国家的财政困难,他一直奉行节俭,多次减少皇室的开支,自己和宫里的人都穿旧衣服,皇后还自己洗衣服,将宫里的金银器熔化后充做军饷。他不好玩乐也不好女色,把大批宫女太监遣散出宫。可以说在政事的勤勉上超过了任何一位帝王。他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有时到了深夜饥饿难耐,就命太监拿几个零钱去买点简单的夜宵来打补充。古代中国历代有400多位皇帝,有谁能做到他这样?
崇祯皇帝虽然克勤克俭,且很有谋略和执政手段,却十分刚愎自用,不断犯下大错误。他即位之初,曾起用名将袁崇焕抗击后金(清)入侵。袁崇焕在山海关外加强军备,令金主皇太极无机可乘。足智多谋的皇太极率领十万精兵,绕开袁崇焕屯兵的通州,直逼北京。
魏忠贤的余党四处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引来金兵侵犯北京的。皇太极也利用这个机会,将其俘虏的两个太监故意放走,还特意让他们听到后金与袁崇焕早已有约的传言。
两个太监逃回北京后,就把传言禀告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不作任何调查分析,对太监的话深信不疑,不仅下令罢免袁崇焕,以后还将其凌迟处死,导制了辽东防线几乎崩溃,活生生地自毁了长城。
崇祯皇帝冤杀袁崇焕后没有吸取教训,面对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他总是急于求成。大臣们稍不如他的意,不是被罢免就是被杀戮。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仅内阁大学士就轮换了50人,搞得朝堂不稳,人心思变,朝堂内正直有为的人士越来越少了,满朝文武结党营私,根本不关心王朝的命运。
此时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规模越来越大,崇祯皇帝急忙派洪承畴去镇压,由于军费不足,他用增加赋税来筹集,引起了老百姓的更加不满,使起义的声势更大。到了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起义由局部问题发展成了心腹之患。他认为辜负了兄长的嘱托,对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性格逐渐扭曲,变得暴躁多疑,几乎成了神经质。
崇祯皇帝两次发表《罪己诏》,表示由自己承担一切责任,但此时的空头支票已不起任何作用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农民军大举攻城,太监曹化淳开城投降,李自成占领了外城。崇祯皇帝见亡国已成定局,痛哭一埸后开始安排后事……
明朝灭亡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有一种说法是,崇祯皇帝舍不得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充当军饷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自成率领大军进逼北京时,崇祯皇帝慌了手脚,赶紧召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来商量如何将关外的吴三桂调回京师之事。
吴襄算了一笔帐,说调回吴三桂的部队需军费100万两银子,国库的账面上显示只有40万两。俗话说,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杆秤。崇祯皇帝虽说是个十分节俭的皇帝,但大臣们都知道,他是“乌龟有肉在肚头”,恳请他慷慨解囊,从皇银内帑(皇家的小金库)里拿部分出来,以解燃眉之急。但他却向大臣们哭穷:“内帑业已用尽。”
他号召大臣们捐款,但知道没人带头捐肯定不行。他灵机一动,请皇后的父亲、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来发挥带头作用。无奈的周奎只好捐出一万两银子,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掏腰包了,东家几百西家上千的慢慢凑起来。据说这军饷还没凑足时,吴三桂不仅没及时来解救皇上,反而做了清廷的内应,令大明王朝倾覆于一夜之间。
这事看来不是瞎编的演义话本。
管理节慎库的赵士锦后来写的《甲申纪事》中说道:“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哎!历史上外国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主,中国也有”不爱江山爱钱财“的皇帝!当然,不是说及时凑足了百万两军饷,就能解救大明,至少不会垮得这么快,假以时日能寻找翻盘的机会嘛。
文末述评:人们对崇祯皇帝的印象并不是很坏,大都对他抱有同情之心,普遍认为他兢兢业业一生,可惜“生不逢时”。但历史地全面地分析,明朝的灭亡与崇祯皇帝本人的的确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黄桷文学社副社长。
这部电视剧也是很让人催泪,其中有甜蜜、有感动,有不少网友十分好奇《寂寞空庭春欲晚》的结局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部古装电
康熙通宝为清朝铜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康熙通宝钱径2.5-2.8CM,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宝”以真书直读。康熙通宝
康熙在他19岁的时候,有了他的第一个男孩,就是胤褆,母亲是惠妃,幼年时期也是颇为聪颖,很受康熙的喜爱。青年时期便跟随父亲远征噶尔丹,立
两个人是兄弟。在历史上,因为帝位造成反目的亲弟兄不计其数,仿佛生在帝王世家的皇子们,一旦有了争夺太子的想法基本就不可能和睦相处
是雍正。1、康熙后面的皇帝是雍正皇帝;2、经历过九子夺嫡,胤禛这才得以继承康熙的皇位,成为雍正皇帝;3、虽然他只当政13年,但他施行的
康熙通宝是清代它,铸造于1662年,它材料为铜,在它的正面铸有“康熙通宝”4个字,这4个字是以楷书撰写的,在它的反面铸有汉字,集全康熙通宝
康熙皇帝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大婚,而他娶的就是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那时候赫舍里恰好是十六岁。他们俩个是一对少年夫妇,那时候,康
康熙是一个至性君王,每一个亲人的离世总会让他倍受摧残。佟佳氏去世时,康熙仅有36岁,恰逢盛年。三位皇后的接连早逝,让他意识到自己是
公元一六六四年,本来还算年轻的崇祯皇帝最后放弃了努力,在位时间达十几年,现在却是这种情况,有心救国而无力回天。数百年过去了,崇祯皇
在《校园敢死队》拍摄结束后,这两个人就偷偷地在一块了。但是好景不长,在林心如去大陆拍摄《还珠格格》时,林志颖向林心如提出了分手
康熙四年,在孝庄太后的直接参与下,年仅12岁的康熙皇帝便迎来了自己的大婚。康熙五十五年,已经63高龄的康熙皇帝举行了最后一次选秀女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了276年之后,灭亡于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之手。明代最后一位君主:崇祯帝朱由检,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
古代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个宝。家中老人健康长寿,是做儿女的最大的福气。在古代,由于医疗健康条件的落后,人均寿命普遍偏低,所以有“人
古代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个宝。家中老人健康长寿,是做儿女的最大的福气。在古代,由于医疗健康条件的落后,人均寿命普遍偏低,所以有“人
康熙这辈子最难忘最挚爱的女人应该就是他的妻子赫舍里氏吧。她是康熙的第一任妻子也是第一位皇后,在一起生活了十年,虽然历史并没有
《天下长河》定档11月11日!聚焦康熙年间黄河治理故事,演绎一代大国工匠治河史诗! 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将于11月11日晚8点在湖南卫
《康熙微服私访记》三德子返乡记是第3部的第3集。《锦袍记》讲的是康熙派三德子回家乡查贪官污吏,入宫后20年没回过家的太监三德子
说道噶尔丹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觉着陌生了。清朝时期是准格尔部的首领,我们经常会在清宫剧中看到或是被提起。噶尔丹的野心是很
如果把崇祯帝换成了朱元璋,那么明朝还有机会翻盘吗?答案是绝对能翻盘的,而且分分钟就给翻盘了。事实上明末的时候根本就不缺乏人才,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立国号“大顺”,就这样当上了皇帝。此后李自成攻克太原,此役十分惨烈,后来李自成大军在太原修整八天
我们都知道,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位皇帝也还算是为王朝尽心尽力了,17年里可以说一直都在操劳着国事,但最终无论怎么努力,最终
最近不少的人对这个崇祯皇帝很感兴趣,因为他这个皇帝吧,比较的悲情,他不像明朝的有的皇帝,他上位后是想把朝政搞好的,但是结果大家是知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康熙和施琅之间的事情,很多人说这个康熙要杀这个施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康熙真的会想杀这个施琅吗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末崇祯时期的这个疆域图,这个崇祯时期的疆域图还是和其它时期的疆域图有很大差别的,那么很多人想知道具体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康熙微服私访记比较感兴趣,大家也知道康熙微服私访记就是皇帝不穿黄袍变成个普通人然后下到民间去看看民间到底是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景山崇祯上吊的事情,很多人其实对崇祯皇帝为什么上吊不感兴趣,反而对这个崇祯皇帝上吊的景色在哪非常的感兴趣,那
最近不少人对崇祯皇帝自缢的位子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崇祯皇帝到底是在哪里自缢的,也就是这个崇祯皇帝具体自缢的位子了,其实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朱由检的事情,朱由检其实就是大明朝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崇祯皇帝,最后崇祯皇帝是吊死在煤山的,那么很多
最近很多人非常的好奇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其实吧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稍微懂一些这个历史的人还是知道的,崇祯皇帝其实就是自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崇祯皇帝死了之后,是不是这个明朝后面就没有皇帝了,毕竟大明朝在这个时候已经亡了啊,所以很多人也都非常的好奇了,这
大家最近在说崇祯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崇祯皇帝最后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那么他的后代都有活下来吗?或者说他的后代有活下来的吗?对
说到清朝的鳌拜,那在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的,毕竟他可是辅佐了三代皇帝的朝廷重臣。而且再加上在影视作品中,关于鳌拜这个人物,描述的非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崇祯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崇祯皇帝还是非常的悲情的,最近很多人对崇祯皇帝的死比较好奇,那么很多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崇祯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崇祯皇帝竟然吊死的,有的人估计都不相信,做为当时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会吊死,其实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崇祯皇帝的死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崇祯皇帝到底死于什么时间呢?也就是具体的死亡时间,其实这个也还是比较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崇祯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明朝崇祯皇帝的死非常的悲情,历史上殉国的皇帝其实也没几个,前后就4
最近很多人说这个崇祯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他吊死的事情,吊死很明显一般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且能把皇帝吊死的也只能有他自己了,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崇祯皇帝的事情,其实崇祯皇帝的事情也就那些,其中让人说得比较多的还是这个崇祯皇帝吊死的事情了,其实事情也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崇祯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崇祯皇帝吊死了也没什么多的说,虽然比较惋惜,但是没办法,明朝积重难返了,但是
说到鳌拜,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电视剧《鹿鼎记》中,鳌拜最后就被弄死了,但是他可是手握重兵的。在历史上,鳌拜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大家都喜欢说清承明制,主要是因为大量明朝的文武官员,全都一股脑儿地投降了满清政府,所以他们带来了明朝先进的各种制度,使得清朝在最
当康熙皇帝与宝日龙梅在草率你侬我侬的时候,大阿哥胤褆的内心可以说是极度悲伤的,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继续充当着二人的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问这个康乾盛世的问题,先不说这个盛世是不是属实吧,但是话说这个盛世到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
有不少人认为,袁崇焕被杀,是明朝将自己能够翻盘的火种熄灭了。或许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当时袁崇焕的确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将领,他立下战
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封建统治时期的历史更迭只不过是寥寥几笔就能够概括的事实。不过对于那些经历过了王朝迭代的人来说,既有迎来新朝
魏忠贤死后过了17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也就此宣告明朝走向灭亡。有一种这样的声音,称明朝此后快速走衰,和崇祯帝急于除掉魏忠贤有关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政治上面有很多的斗争精元,而且在他上位之后,对于自己位置的巩固可是做出了很多的事情。
说到清朝康熙皇帝的皇陵,这是一座比较奇特的“水墓”。这位生前勤政,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大帝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死后有一天自己的尸骨会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说法,那就是这个康熙陵寝的事情,很多人说这个康熙陵寝是有蹊跷的,为何这么说,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国家的考古
戴梓是清朝著名火器发明家,连珠铳便是出自戴梓之手。当时康熙皇帝对戴梓的发明非常高兴,不过这对君臣之间还是缺乏一些信任感。戴梓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崇祯皇帝的问题,很多人也都说了,崇祯皇帝就是把这个明朝折腾没的,瞎折腾,很多人又问了,假如崇祯不瞎折腾又有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魏忠贤崇祯的事情,都说如果魏忠贤不死的话,明朝还是有机会多延续几年的,当然了这样的说法毕竟是假设,假设多了就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袁崇焕是被冤枉的,但是最后还是被崇祯皇帝杀了,那么很多人也非常的好奇,那么这个崇祯皇帝知道不知道袁崇焕是
胤褆是康熙皇帝第五个儿子,不过因为康熙前四子都不幸早夭,所以胤褆成了皇长子。胤褆非常聪明勤奋,而且文武双全,康熙曾非常器重胤褆,曾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袁崇焕的事情,话说袁崇焕被崇祯杀了,那么具体被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还有这个袁崇焕被崇祯杀了的话是不是非
很多人对姚启圣的认识完全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对他的描写。康熙皇帝众所周知,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被称为圣君,名为守承,实为
说起康熙皇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在人类历史上仅次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君主,其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来进行概括。康熙皇帝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应该对宝日龙梅这个角色有所印象。宝日龙梅家人被杀,国家还被噶尔丹夺走,她逃到京城希望康熙皇帝能助她复仇
汤若望是在明末清初时期,非常著名的外国传教士,同时,也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汤若望,德国传教士,本名约翰·亚当,“汤
曹雪芹祖父曹寅是清朝一代名臣,曹寅十六岁便入宫在銮仪卫工作,此后任江宁织造。康熙皇帝十分信任和重用曹寅,他曾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