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前半生躬耕陇亩,韬光养晦,后半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智慧的化身,劳模的最佳代言人,任劳任怨的工作狂魔。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五丈原,萧瑟秋风起,一代名相陨落,徒留千古叹息。今日,正是孔明的忌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诸葛孔明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到底是如何度过的。
1、在进行最后一次北伐前,诸葛亮处死了一名朝中大臣,且原因有些另类。
那年正月,车骑将军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为太后拜年。谁知,太后竟特意留下胡氏,直到一个月后才放她回家。
刘琰这人能说会道,年轻时仪表出众,又与刘备是同宗,早在刘备做豫州牧时便被征为宾客,跟随刘备交际应酬,他自然以蜀汉元老自居。
而胡氏年轻貌美,进宫后失联长达一个月,刘琰便怀疑她与刘禅私通。隔壁老王都还未出手,却被宫里小刘趁虚而入,刘琰越想越气,竟然拿鞋子狠狠抽打胡氏的脸,一番家暴后将她休弃,逐出家门。
胡氏心里委屈,离开家后即向有关部门控诉刘琰。那时候虽无女权运动,但事关皇室颜面,刘琰遂因此事被捕入狱。正当人们以为这只是一桩普通的家庭纠纷时,刘琰等来了意外的判决结果——处死,弃市,一时举国哗然。从此以后,大臣家眷入朝庆贺的惯例也取消了。
掌握此事话语权的,当然是诸葛亮,而他这么做,与其说是为了匡正风气,倒不如说是为了刘禅的声誉。
这也不是诸葛亮第一次擅自处置朝中大臣了,自开府治事以来,诸葛亮曾多次贬黜官员,如李严、来敏、廖立等。
武陵人廖立,曾被诸葛亮称赞为“楚之良才”。但是,此人恃才傲物,自认为可以担任诸葛亮的副手,却屈居于李严等人之下,整日怏怏不乐。
刘禅即位后,廖立被授为将军,还不满意,亲自去找诸葛亮发牢骚,诸葛亮也拿他没办法。
从此以后,廖立成了蜀汉政府有名的刺头,上至皇帝,下至群臣,没有一个他不吐槽的,他骂刘备,不该顾着荆南三郡,而迟迟不取汉中;他骂关羽,治军无方,大意失荆州;他骂向朗只会随大流,骂郭演长毫无主见,总之,在他眼里朝中就没有一个能人。
这些愤青言论传遍朝野,诸葛亮感到问题严重,便上表弹劾廖立,将他免官,废为平民,流放汶山。
就是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一旦有过失,也免不了被贬。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六月,因连降大雨,粮草不继,负责后勤的李严向诸葛亮汇报情况,大军只好退回蜀中。
没想到李严失职在先,却恶人先告状,回朝之后,上奏诸葛亮擅自退兵,贻误战机。
李严这人很不厚道,此前曾多次要挟诸葛亮,如“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开府辟召”等,诸葛亮都做了妥协,并以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以“隆崇其遇”,北伐时,李严到汉中,诸葛亮命他以中都护的身分署丞相府事,总领大局。
虽然李严为一己私利步步紧逼,但诸葛亮对他的器重丝毫不减,如今李严血口喷人,诸葛亮立刻查明真相,上表弹劾,一点儿都不含糊,最终,李严被削职为民,流放梓潼。
有意思的是,在弹劾李严的公文署名的诸臣中,名列第一的就是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夕被处死的刘琰。
李严被贬后,李丰仍官居原职,未受影响。因此,李严一直心存幻想,愿有朝一日能得到诸葛亮原谅,让他再次起用自己。直到他得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后,才觉得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同年,忧愤而死。
为了朝中政局稳定,诸葛亮不惜展现自己独断专权的一面,采用钢铁手腕,消除不稳定因素,更不必说因罪被杀的马谡、张休和李盛等。
2、处理完朝中政事,才能放手一搏。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北伐。
从史料中可以得知,蜀汉的调兵情况一向不容乐观,可说是倾全国之力,与残酷的命运抗争。
据统计,当时曹魏管辖九州,总户数六十六万户,人口四百四十余万,孙吴占据三州,总户数五十二万,人口约二百三十万,而蜀汉所辖之地不过一个益州,总户数三十八万,人口不过九十四万。
诸葛亮征调各郡兵员、钱粮时,不少地方不能及时如数提交。史载,巴西太守吕乂曾为北伐召募士兵五千人交给诸葛亮,幸亏他“慰喻检制”,手下士卒才无人逃窜,这也说明,此前一直都有人逃走。
兵源不足一直都是困扰蜀汉的一大难题,为了缓和军中的消极情绪,诸葛亮想尽办法,他规定,出征时,士兵中每十人可有两人轮流回国休息,劳逸结合,但是十万人中,始终有八万人坚持在前线。
231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初次对阵时,蜀汉军中有人认为两军正激战,坚持轮休制不妥,可诸葛亮不以为然,严肃地说:“我自统兵以来,从未失信。昔日晋文公出征,声称三日内攻陷城池,后来期限已到,城池将陷,他仍撤围退兵。古人尚且如此守信用,我们岂能失信于将士。下一批将士已束装待发,家中妻儿翘首以待,我们不能取消轮休。”
正是因诸葛亮治军严明,困乏的蜀汉将士方能同仇敌忾,与远强于自己的魏军拼死相搏。
234年,在诸葛亮出兵的同时,曹魏大将军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为营,司马懿对部下们说:“诸葛亮如果胆子够大,从武功出兵,沿着秦岭往东,确实很有威胁;但他要是向西前往五丈原,则诸军无事。”
司马懿确实有先见之明,四月,诸葛亮果然率军驻扎在五丈原。
司马懿估计高兴得像个一百多斤的孩子。正如司马懿所言,若诸葛亮东进武功,剑锋直指长安,蜀魏两军必将正面交战,一战定胜负,这不是司马懿想看到的。若蜀军以五丈原为根据地,则是为了借此攻略南北,切割曹魏防线,打消耗战,将魏军一一击溃。
擅长防守的司马懿不怕持久战,就怕大决战,诸葛亮稳扎稳打的谨慎战略正中其下怀。司马懿打算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草,逼其退兵。
魏军中也有其他将领看出门路,郭淮对司马懿提出:“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司马懿深知其中利害,派郭淮率精兵屯于北原,诸葛亮进军受阻,原定战略受挫,只得退回五丈原。
此时,诸葛亮并未慌张,因为他还有另一步棋,于是重操旧业,率军在五丈原开垦荒地,多少屯点儿粮草。五月,好消息终于传来,孙吴发兵十余万,分三路攻魏,配合蜀军作战。
曹魏举国震荡,魏明帝曹睿不得已率军亲征,与吴军交战。蜀吴两军合作默契,眼看就要成功,不曾想才过了两个月,孙权又一次折戟合肥城下,掉头撤兵。这个小城,孙权从年轻打到老,愣是没啃下来,估计心里也是很憋屈。
更憋屈的是诸葛亮,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孙吴这纸老虎,十万大军居然就打了两个月,这下蜀军还能靠谁,估计诸葛亮没少被孙权气着。
七月,吴军正式退兵。曹魏群臣认为,司马懿还在西边和蜀兵对峙,曹睿车驾可西幸长安,为其鼓舞士气。曹睿却很有自信,说:“孙吴大军已撤,诸葛亮孤军无援,难成气候,司马懿足以抵挡,没有什么可以忧虑了。”
3、这个时候,诸葛亮有些慌了。司马懿按“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继续与蜀军相持,转眼已过百日。
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守不出。诸葛亮急了,以至于连送女人衣物嘲笑司马懿太怂,毫无男子气概,这种无厘头的手段,都使出来,奈何人家司马懿脸皮就是厚,不为所动。
为了平息部下的不满情绪,司马懿还得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曹睿心照不宣,自然不许,并派老臣辛毗持节来到军中,“节制”司马懿的行动。
此后,诸葛亮又来挑战,司马懿就假装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营门,如同魏帝亲至,将士们无人敢动。
蜀军看对面这出好戏演得真出彩。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执持旄节而来,看来司马懿是不会出战了。”还是诸葛亮了解对手,他对姜维说:“小姜啊,司马懿本就无心出战,之所以故意请战,只是为了平息众怒。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他若要出战,岂用千里而请战呢?”
八月,诸葛亮再度遣使求战,司马懿见了使者不谈军事,倒唠起家常:“诸葛公饮食起居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 使者如实说:“三、四升。”之后,司马懿又问营中政事,使者答:“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丞相都要自己阅批”这使者还真是老实人,什么事都往外说。
经过这一番询问,司马懿回头跟对部下们说:“诸葛亮死期不远了。”
事必躬亲,这是诸葛亮平生最让人可敬的地方,也是他的一大“缺点”。
曾经有一次,诸葛亮亲自核对文书簿册,丞相府主簿杨顒见了,径直入内,进谏说:
“治理国家应该有一定体制,上下级工作不可相互混淆。请允许我用治家之道打个比方。现在有个主人,手下男仆耕田,女仆烧饭,雄鸡司晨,狗看家防盗,牛负重载货,马奔驰远途。这样,一家工作都没荒废,各方要求也都能得到满足,主人从容无忧。突然有一天,主人想亲自去完成所有的活儿,劳累体力,为那些琐碎的事情,累得精疲神乏,到头来一事无成。难道他的能力连奴婢、鸡犬都不如吗?其实是违背了一家之主的原则。古语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当初,邴吉不去理会路上尸体,而担心牛因热而喘气,陈平不会过问国家赋税的问题,说:‘自然会有人负责。’他们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现在您治理国政,竟亲自核对文书,整天忙得满头大汗,这不是太劳累了吗?”
诸葛亮听完杨顒的长篇大论,由衷表示感谢,却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身为超世之杰的诸葛亮,大半生都在劳心劳力,直至身染重病,值得尊敬,也引人深思。
身体长期超负荷,自然吃不消,234年八月底,诸葛亮实在撑不住了,他巡视军营,检阅三军,安排好后事,心中依旧放不下未竟的事业,只能西望长安,仰天长叹,之后,不幸病逝于军中,享年54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讯,急忙带兵来追。蜀将姜维摇旗鸣鼓,装作要反戈一击的样子,司马懿恐有埋伏,不得不率军后撤。
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特地作了一句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来嘲讽司马懿。司马懿自己倒是丝毫不放在心上,笑说:“这是因为,我虽擅长预料活人的事,却不善于预测人的生死啊。”或许,司马懿其实知道,前方并没有埋伏呢?
魏军行至蜀军安营扎寨处,司马懿亲眼见对手营寨,不禁叹曰:“天下奇才也!”虽然骨子里是完全不同的人,但司马懿仍由衷地赞赏诸葛亮,能够得到对手至高的评价,足见孔明的超凡之处。
诸葛亮之死,还牵扯到一桩公案,即魏延之死。
《三国演义》对这一段进行改编,写诸葛亮授意马岱,趁机斩杀魏延,这可以说是对诸葛亮的污蔑,其实他并未亲身卷入魏延的冤案。
诸葛亮临终前忽视魏延,确有其事。在关于撤军问题的会议上,诸葛亮竟一时撇下军中拥有最高军事地位的征西大将军魏延,而只与丞相府的僚属杨仪、费祎、姜维等商议,并由丞相府长史杨仪主持退军事宜,让魏延断后,的确不公,但人之将死,托付亲信,实乃常情。
可若说诸葛亮意图杀魏延以维稳,那就有待商榷了。
魏延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是刘备在世时最器重的大将之一,追随刘备从荆州到益州,升迁速度鲜有人可比,可他为人孤傲,又善养士卒,着实让人头疼。诸葛亮很爱惜这一人才,在诸葛亮去世前两年,魏延曾与刘琰在军中争吵,诸葛亮还以刘琰说话狂妄荒诞为由,对其进行责备,遣送回成都,果断站在了魏延一边。
魏延与负责后勤的杨仪早有矛盾。杨仪也有性格缺陷,他不但与魏延有隙,还与刘巴、蒋琬等同属后勤派同僚不和,诸葛亮本人也知他“性狷狭”,可管理后勤的才能确实出类拔萃。诸葛亮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两个蜀汉英杰的悲剧结局。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的内斗迅速升温,两人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一时也不知道相信谁,而朝中的文臣都偏向杨仪。最终,魏延失势,杨仪派遣马岱追杀,并夷其三族。值得一提的是,今五丈原诸葛亮庙,守山门的两尊塑像,就是“魏延”和“马岱”,想必当初的设计者有几分黑色幽默。
那时候,蒋琬还率领“宿卫诸营”要赶去现场做做样子,走到途中听说魏延已死,就返回成都去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杨仪很快被蒋琬、费祎等实权派架空,受到冷落的杨仪竟发怨言说,悔不当初没有叛逃到曹魏,这种话可是大逆不道。费祎趁机“密表其言”,杨仪被废为民,并判流徙,之后又因过激言论下狱自杀。
5、按照诸葛亮的遗嘱,他的遗体归葬于汉中定军山,身着寻常服饰,无需其他陪葬物,坟墓依山势修建,墓穴大小能容纳下棺木即可,所谓“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现在汉中市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便是由此发展而来。
现在,从汉中到西安,只需要2个小时,可是在当时,诸葛亮用了一辈子也没走完。
诸葛亮死时,家无余财,其住所在成都城南郊外,仅有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他忙碌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为子孙谋取私利。
在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曾写信给远在孙吴的哥哥诸葛谨,心中满满的是对儿子诸葛瞻的期待与关怀,信中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一年,诸葛亮又作《诫子书》与年幼的诸葛瞻,愿他时时勤读,牢记教诲,这篇文章亦是千古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作为父亲的诸葛亮,温情而严厉的一面。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回蜀中,蜀汉各地都上书请立诸葛亮庙,此举因违背礼制而未被采纳,于是百姓只能在特定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孔明,一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刘禅在才沔阳为诸葛亮立庙。从此之后,华夏儿女对孔明的崇拜,延续一千多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其实是一个失败者,却在历朝历代得到了远胜于无数成功者的礼赞,最爱君觉得,这并不意外。
钱穆先生就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他曾在《国史新论》对其有过极高的评价: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如今,很多年轻人面对未来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可是,这种感觉哪里比得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感受到的压抑和焦虑。
大多数庸碌无为者早已习惯了朝三暮四,一曝十寒,殊不知,漫漫长路,缺的恰恰正是那几分承君一诺,必守一生的执着,而这正是后世怀念孔明的一大原因。
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诸葛亮真实的身份是:官员大臣之后,名门望族子弟。三国诸葛亮出生于琅琊县阳都县官员大臣之家;四年(181年)。诸葛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名将,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也流传千古,虽然最后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但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突出的
1、赵云活了几岁: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死的时候几岁?建兴七年(公元)赵云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赵云(年)字子龙,常山镇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
《新三国演义》剧中赤壁之战是在第42集。诸葛亮回到江夏,回营赶忙调兵遣将安排出战事项。刘军将领皆安排工作,却唯有不理关羽。没想
《新三国》蔡氏扮演者是曹曦文。曹曦文,本名曹雪,一九八三年11月16号出生,是1个中国大陆的演员,2000年因出演自己第1部影视作品《生命
说到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刘备托孤给了李严和诸葛亮,这两个人都是蜀汉的大臣,然而刘备把非常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曹操这个人,那可是一个生性狡诈,而且非常多疑的人。毕竟他作为三国第一奸雄。对于很多人都是不相信,不信任的
相信大家对于诸葛亮和赵云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疑惑吧?有的人认为诸葛亮不信任赵云,有认为诸葛亮害赵云,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诸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提到三国的诸葛亮,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他可是蜀国的第一军师,而且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样一位厉
说到三国中的诸葛亮北伐,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诸葛亮生前可是一直都在北伐。等他死了之后他的土地姜维将继续接着北伐。可是姜维并没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看一些国内的名著,比如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但是对于这些名著,在民间还是有一些非常经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女儿都是比较难嫁的,毕竟想要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驸马确实是不容易,毕竟这样的驸马必须要有非常
说到诸葛亮,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他可是三国时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必定是故事最多的一位,历史上流传
说到街亭,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场战役中,马稷因为失守,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杀。在当时的情况,街亭的防守还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这一点大家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有很多那种非常厉害的武将,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面总会被忽略,或者就是存在感非常低。比如说曹真,他作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庞统和诸葛亮二人是很好的朋友,当然,在谋略方面两个人也是互相牵制,毕竟他俩可是号称“卧龙凤雏”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各个国家的将军职位都是不一样的,毕竟东汉末年,三国乱世中有实力的人非常多。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职
说到三国里面“单刀会”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故事当中,讲述的是东吴鲁肃设计了一个赴宴让关羽前来参加,而且希望
最近小编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历史上三国时期天天打仗,但是好像没有听说什么外族人入侵了,未必当时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对中原地区不感
说到黄忠,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当中,对他比较熟悉的也就知道他是五虎上将其中的一个,但是关于其他的话真的是不怎么了解,要说猛将,那自
说到水镜先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这个人可是在三国里面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人物。这样的一个人,是很多三国里面出名的谋士都比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吕布是三国历史上第一猛将,在他面前基本上没有谁能打得过。当然,吕布作为第一猛将,只可惜最后死于曹操之手。然而
其实说到三国中厉害的谋士确实是不少,脱口而出的就有好几个,比如说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等等,这些都是在三国非常出名的。但是他们都
说到五虎上将里面的张飞和马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里面的每一位都实力非常高强的。一开好似的时候,这个“组合”直邮关羽和张
若是荆州没有丢,诸葛亮北伐一样不会成功。诸葛亮北伐无法成功,其根本原因只有两点,首先就是蜀魏之间的综合国力相差太大,同时诸葛亮的
最近很多人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这个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兄弟好像最后别灭族了啊,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这诸葛家三兄弟
说到郭嘉,庞统和周瑜这三位,那可是在三国里面的三大巨头啊,都是非常厉害的谋士。更是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言,可想而知郭嘉的实力有
可能是因为地图造成的错觉,表面上魏蜀吴的面积差不多,但实际上蜀汉和东吴的实际管辖面积和人口远小于曹魏,人们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差不
《妯娌的三国时代》结局:冯雪心将何平以前送给自己存有100万的银行卡递到何平面前,何平望着冯雪手上的银行卡,然后又退回给了冯雪。
最近很多人对三国时期的这个人口超级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三国时期的人口有多少呢?话说很多人说三国人口等于被灭族了,那么这个
说到古代的打仗,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人打仗都是需要战阵的,也就是所谓的阵法。然而对于阵法,大家应该都知道诸葛亮的八卦阵吧?不得不说,诸
说到三国的诸葛亮,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谋略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不仅仅在打仗方面,在军队运输方面更是技高一筹。在当时那个运输困难的
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这个“木牛流马”,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帮助打仗的士兵减轻很大的压力,而且在行军
关羽虽然名气大,但他性格有些傲慢,不易与他人相处。其实三国中有不少人内心是不服关羽的,他们有些和关羽有矛盾,有些是觉得关羽名不副
在刘备账下谋士中,往往有一人常被忽略。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先是夺取益州,后又拿下汉中,是刘备最为信任和重用的人士。而且此人还有一项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贾诩,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可是三国里面顶级的谋士,更是对三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非常深渊和独特的影响。最重要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的时候,在临死之前召集了诸葛亮和李严托孤,而且是将军国大事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对于这个托孤,李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马超,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五虎上将之一,他的名气在三国中也是非常响亮的,不仅仅人帅,而且实力很强。唯独就
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孕育出了很多非常厉害的英雄人物,再加上《三国演义》,更是有一些人物有特别的加成。比如说蜀国的刘备,诸
说到这个朱灵,相信大家应该都并不是很熟悉,毕竟他最开始的时候是袁绍的手下,不过后来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做选择,这个朱灵最后选择了曹操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诸葛亮可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且诸葛亮可是在三国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且基本上是
历史上,胡车儿是汉末西凉军武将,张绣的心腹。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胡车儿盗走典韦双戟的情节记忆犹新,那演义在介绍胡车儿时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三国时期谁的力气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其实吧,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的,小编一开始以为
说到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顾茅庐了吧,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的。既然刘备愿意花这么多的心思请诸
说到空城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可是非常出名的,侧面夸赞了诸葛亮的计谋真的是很厉害。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什么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结局:黄初7年,曹丕英年而逝,司马懿开始大权独揽并跟其子孙结束了乱世。司马懿带上幼帝在街边奔波的时候看到
最近很多人又提到了这个三国时期的人才凋零的情况,或许大家也都看到了,那就是三国时期还真的是人才凋零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三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三国时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荆州这个地方一直有争议,那么这个地方如果拿今天的城市或者身份换算的话,应该
说到三国中的赵云,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的名气可是在三国中数一数二。而且他的实力更是毋庸置疑。那么和他相同的关羽在一生
最近不少人问这个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茅庐到底是不是在襄阳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很久,发现相关的问题争议很大,毕竟诸葛亮太出名
蜀汉五虎上将可能是被最多人熟知的三国将领了,他们每个人的实力都十分强悍,足以独当一面。不过蜀汉政权能够发展起来,除了有这些勇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真的是一对“鸳鸯”,互相牵扯着对方。正因为有诸葛亮,司马懿才能安稳的在曹操身边
说到三国中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都是对曹魏发起的进攻。诸葛亮北伐被称为“六出祁山”,姜维北伐被称为“九伐中原”。对比两次北伐
刘备病逝后,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来说,他是权臣。不过这里的权臣不带贬义,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忠心的权臣,他的人品肯定值得信赖,这点毋庸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一个时间较长的诸侯割据时期。说是三国,但其实真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什么就是不采纳?首先,不得不说,子午谷奇谋,那是模仿了当年韩信的用兵之法,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拿
对于《三国演义》,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毕竟里面的一些剧情故事都是非常精彩的。比如说这个“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个讲述的是诸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这个舌战群儒可谓是非常的厉害啊。通过自己一个人的讲述,为的就是让那些犹豫不决的东吴
说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太经典了。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诸葛亮。但是话说
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是建立蜀汉政权的头号功臣,他们几位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是持续了上千年。不过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位的后裔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