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是汉朝著名贤君,在位期间,开创“孝宣之治”,使得汉朝国力来到鼎盛期。汉宣帝死后,是由他的长子刘奭继位,刘奭才能并没有他父亲那么好,刘奭虽然多才,善史书,但他性格懦弱,还宠信宦官,导致西汉没能延续强盛的势头,最后转为衰落。汉宣帝也曾看出刘奭的弱点,为什么他没有选择废太子呢?一方面原因在于刘奭是长子,另一方面和一个女儿有关。
汉宣帝的儿子不多,只有五个,其中太子是长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地节三年,汉宣帝册封年仅八岁的刘奭为皇太子,并让名儒萧望之辅导太子。随着太子年龄的增长,汉宣帝越来越感觉刘奭并非皇位的最佳人选,因为太子“柔仁好儒”。有一次,汉宣帝举行宴会,太子刘奭劝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汉宣帝非常生气,当即批评太子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宣帝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国思想,虽然表面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外儒内法”。酒宴结束,汉宣帝叹息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前面说了,汉宣帝有五个儿子,既然他觉得太子不行,那么有更好的人选吗?这个还真有,此人就是汉宣帝的次子、淮阳王刘钦。据史书记载,刘钦深得汉宣帝的宠爱,而且他更注重学习法家的著作,“宪王壮大,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帝甚爱之。”由于“太子宽仁,喜儒术”,所以汉宣帝对太子不满,但却经常称赞刘钦,“真我子也!”
另外,刘钦的母亲张婕妤是汉宣帝最宠爱的妃嫔。汉宣帝废掉霍皇后,一度打算立张婕妤为皇后,但当时太子刘奭年幼,这才作罢,最终立“王婕妤为后,令母养太子”。不过,汉宣帝却不喜欢王皇后,“后无宠,希御见,唯张婕妤最幸”。无论是淮阳王,还是张婕妤,都是汉宣帝至亲至爱的人,但他还是没有废掉太子!
汉宣帝为何没有废掉太子呢?这是因为他忘不了一个人,一个让他至死不忘的女人!此人就是汉宣帝的结发妻子、太子的生母许平君!事情还得从巫蛊之祸说起,年幼的刘病已被寄养于掖庭,与许广汉同室而居,幸亏许家人的照顾,汉宣帝才得以活了下来,他与许平君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后来,在掖庭令张贺的主持下,16岁刘病已与许平君成婚。
第二年,许平君为刘病已产下一子,也就是刘奭。后来,权臣霍光让刘病已成为新皇帝。在选择皇后时,汉宣帝没有选霍光的女儿,而是下诏“求微时故剑”,众人才明白,原来皇帝想让许平君做皇后,这就是成语“故剑情深”的出处。后来许平君被霍光的夫人害死,汉宣帝非常痛苦,但却只能隐忍。之后,每当看到太子,汉宣帝大概都会想起许平君,“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说到汉宣帝和霍光,大家肯定都知道,霍光可是汉朝的三朝元老,辅佐了三位皇帝,对汉朝是忠心耿耿。然而为什么说汉宣帝妻子的死和霍光有关
公元前66年,正当汉宣帝在诛杀霍氏家族,正在对那些功臣大加封赏的时候,有人就上书指责汉宣帝行赏不公,为此还出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谚语:曲
杨恽之所以被汉宣帝腰斩,是因为杨恽写了《报孙会宗书》,本来杨恽已经保住性命,可偏偏是这篇文章,酿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其本人也落得
说到匈奴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毕竟匈奴对于各个时期来讲,都有不小的威胁,但是很多帝王也都去攻打
史料记载,王昭君的出塞和亲对汉朝的边疆和安宁带来了非常良好的作用。在呼韩邪父子统治匈奴的时期,汉匈的关系的和睦正是说明了政治
除非是遭遇战乱,一般情况下的皇帝自然都是应该长在皇宫中,除却朱元璋这样的靠农民起义建立新朝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西汉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第十位皇帝,他是刘彻曾孙,刘进之子。刘询继位后,他为自己的祖父刘据追加谥号为“戾”,并且重修陵寝。不过“戾”这个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他在汉朝皇帝中的存在感并不算很高,不少人都认为西汉是从刘奭时期开始走向衰落的。其实刘奭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