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听闻过弘一法师的名号,他虽然是出家人,但是从清朝末期出生开始一直到抗战时期去世,他的人生却始终没有离开“俗家”。他不仅是出家人,更是一位大师,作为一位音乐家,他所写的《送别》,详细很多人不仅听说过,也一定会唱,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了。而1942年的10月13日,正是这位大师圆寂的日子。
1.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2.佛学研究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 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弘扬佛法,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3.艺术成就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一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越货。1、猛地顿开金枷,这里拉断无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天才知道我是我;2、武松最后示寂时的意思是我一生为人处
李叔同是难得的全才,写诗、作词、绘画、写作,还懂音乐、戏剧、篆刻等,涉猎文化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等多个领域
李叔同是我们近代一首歌曲地创作人,《送别》作为一首传唱非常广泛的歌曲,连带着李叔同也是被很多人给关注着,但是李叔同一生当中,虽然
李叔同是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戏剧表演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地区海外留学后,任职过老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
圆寂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因为这是专用于佛教之中的,所以普通人死了只能叫死,而佛教中和尚的死才可以叫做圆
爱美人的之心人人都有,但是当爱美人之心遭遇了伦理道德,那应该是坚持真爱,还是遵守基本道德底线呢?而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及他的儿子曹
李叔同这一生有风情才子和世外高僧两个身份。他的前半生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在音乐,喜剧,书法,诗词,绘画的领域堪称一流,是
说到历史上的今天8月3日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事件发生的,这其中就是有中国佛教禅宗的大师六祖慧能大师了,他在713年的8月3日圆寂了,这
说到李叔同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很厉害是民国时期的才子,但是在他39岁的时候,他却遁入了空门,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