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这个话题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感兴趣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的陆逊的才能也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为什么会被逼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看看吧。
孙权逼死陆逊确有其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陆逊一不小心趟了浑水。什么浑水呢?孙权与大臣杨竺私下秘商废除太子之事,而这件事情被人捅了出去。于是孙权彻查告密之人,陆逊也是嫌疑人之一。那么陆逊是怎么被孙权逼死的呢?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出自《三国志》
也就是说孙权多次遣使责备训斥陆逊,陆逊悲愤难当,被气死。因此可以说是孙权硬生生的逼死了陆逊。
陆逊有王佐之才,孙权一向和陆逊关系甚好,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太子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泄密事件又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分析!
孙权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和太子之争无关,就不展开说了,主要说儿子。二儿子孙虑死于公元232年,死时只有二十岁。当时的太子是大儿子孙登,不巧的是,孙登也于公元241年病亡,时年三十三岁。
太子孙登病亡后,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孙权的三儿子孙和成为太子。孙和的母亲是王夫人。孙和成为太子引起四子孙霸的不满。于是孙霸阵营的许多大臣蓄谋陷害太子孙和。
孙权晚年病重无法前去太庙祭祀,于是派太子孙和前去。孙和祭祀完太庙顺便拐到太子妃叔叔的家中聊聊家常。这时有人告密,诬告太子孙和在太子妃家族中密谋篡位事宜,意图对孙权不利。还说孙和的母亲王夫人看到孙权卧病在床,面露喜色。
太子不得与大臣结党营私,因此孙和的行为被孙权所怀疑。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也被孙权召去训斥。王夫人羞愤难当自杀。从此太子开始忧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孙权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开始有废黜太子的打算,于是私下找到杨竺,询问杨竺的意见。杨竺说四子鲁王孙霸文武兼备,可以执掌国事。于是孙权许诺要改立孙霸为太子。
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於是权乃许立焉。出自《吴录》
事有凑巧,当时太子的一个下人正好藏在屋内的床下,孙权和杨竺的密谈都被这个下人一字不差的听到了。这个下人随即汇报给了太子孙和。
孙和很着急,于是找到陆逊的族人陆胤密商,太子委托陆胤说服陆逊上书保太子之位。陆逊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很着急,废长立幼是古之大忌,于是陆逊上书孙权阻止废太子之举:
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籓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陆逊三番四次上书,孙权置之不理。陆逊又请求觐见孙权,孙权不见。其实这时的孙权很纳闷,到底是谁把废太子的事情给捅出去的?孙权第一时间想到了杨竺,因为当时是密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第三人知道。
杨竺感到很冤枉,说自己谁都没有告诉。于是孙权让杨竺查一下,到底是谁告的密。杨竺就说最近只看到陆胤和太子走的很近,一定是他告的密。孙权又召陆逊过来问话,陆逊直言不讳说是陆胤告诉他孙权要废太子。
这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陆胤,而陆胤知道这件事情也是因为太子告诉他的,于是为了保护太子,陆胤便对审问他的人说:是杨竺告诉我的。孙权本来就怀疑杨竺,因为杨竺是当时唯一一个参与对话的人(孙权不知道床下藏有太子的人),于是孙权让人严刑拷打杨竺。
后来,杨竺受不了酷刑的折磨,招了假供,自污说确实是自己告的密。随后杨竺被斩。
竺不胜痛毒,服是所道。初权疑竺泄之,及服,以为果然,乃斩竺。
于是这件罗生门事件画上了句号,杨竺被斩,真相被埋没。但是孙和的太子之位也没有保住。孙权随后对陆逊及其太子的支持者展开了清理:
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
陆逊也被孙权派人数次责问,陆逊失宠,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有人诬告陆逊的侄子在芍陂之役夸大军功谋取官位,这件事情也连累到陆逊。陆逊在孙权和大臣的轮番攻击诬告下,生了重病,不久便死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孙权的三儿子孙和与四儿子孙霸争夺太子之位,陆逊上书为太子争位,而这时孙权是倾向于废黜太子的,这样的话陆逊就逆了龙鳞,终于在这场太子之争中以被逼死收场,结局可悲可叹!
这次太子之争的结局是: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被立为太子。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三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比如说孙权身边的三位大都督,他们三个可是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东吴又四大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被封为东吴四大都督。不得不说,这四位对东吴都是起到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从古至今,一般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或者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有子嗣的情况下,一般都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之所以会发动这个夷陵之战,不仅仅是因为孙权偷袭了锦州,更重要的是因为孙权还杀了关羽!毕竟关羽对于刘备来说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说到于禁,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曹操的手下,而且是五子良将之一。和曹操一起可以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于禁在襄樊之战战败,投降于关羽
贾诩有才能,但品行并不是太好,所以后人在看待贾诩时,基本也是分开来说。三国时期,孙权就不怎么看得上贾诩,他得知曹丕要任贾诩为宰相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毕竟是统治一方的王。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但是一般情
其实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干这事,说好听是联姻,说不好听的这等于是把自己女儿变成人质了。再说了如果二爷这么干你让刘备怎么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
原因很简单,因为孙权根本就不想天下一统。在三分时代的大boss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中,只有孙权是坚决反对统一的。曹操希望一统天下
军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论是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王国,又或是穷困潦倒艰难自保的小国,都会有一只保家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里面关羽走麦城的那一段可以说是看碎了不少观众的新。关羽在逃亡的路途中了埋伏,被潘璋的部将领马
说到孙权这个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三国历史,毕竟他在三国历史里面是一代帝王。而且大家所熟知的盗墓笔记里面的摸金校尉就是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这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惨败。在这场战争当中,刘备败在了陆逊的火攻,被迫退守到了永安,刘备率领出川的蜀军大多
在三国历史上,关于孙权和陆逊的故事还是挺多的。陆逊在很小的时候,差不多21岁吧,就已经成为孙权的军师了。所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这场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领袖人物。这三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每个都是在当时有
说到三国时期的陆逊,他可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毕竟他也是在夷陵之战一战成名。直接将刘备的家底都烧光了。所以这样以为精兵强将,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