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过隋朝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杨广却将国家带入灭亡,他作为皇帝肯定是要担负主要责任的。杨广并非庸才,但他缺少自律和长远的目标,导致他的雄心壮志到了后期已不复存在。从杨广决定迁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会走向失败,其实他的想法非常危险,以为自己能换个地方当皇帝,无疑是天真了。
杨广早已经没有开创盛世,建功立业的雄心,如今只想保住性命,偏安一隅,继续做他的皇帝。上天不遂人愿。杨广刚到江都,中原就遍地民变,继而全国大乱。
时间进入大业十三年(617年),局势急速恶化,让人不忍卒睹。
正月,窦建德在河北当起了长乐王;二月,割据朔方郡梁师都见有人称王了,就勾结东突厥汗国攻陷陕北诸郡,做起了皇帝,自称"梁帝"。而攻陷洛口仓的李密比较"谦虚",不称王也不称帝,在中原各路反王的公推之下,做起了"魏公"。四月,陇西的薛举觉得"王"也好"帝"也好,都太俗了,自封"西秦霸王"攻城略地。有读书人提醒薛举说"霸王" 二字太粗野,薛举觉得有道理,也做起了皇帝,称"秦帝"。再往西,李轨占领了河西走廊, 自称"凉王",重新割断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时间进入七月,远房亲戚李渊在太原起兵南下,大大出平杨广的意料之外。
等到十月,李渊占领首都大兴城,又一次大出杨广的意料之外。而隋朝的武阳郡丞元宝藏向李密献城投降,进而攻陷了黎阳仓。隋王朝的政府囤粮全部成了造反者的军粮。
江南一带也不安宁。从山东南下的杜伏威侵扰江淮各州县,势力日趋强大。湖北方面,西梁后裔、罗县县令萧铣割据本县,攻陷湖北各地,重建"梁国",以梁朝正朔自居。
噩耗连连,杨广内心被打击得鲜血淋漓,再也不愿意看到新的噩耗,也就不再处理政务了。他被迫承认隋朝大势已去。
无可奈何之际,杨广经常自我安慰自己,用荒淫无耻的举动麻痹自己。他在江都行宫中新建了上百间房舍,间间铺陈华丽,选一个美人居住其中。杨广和她们玩"过家家游戏",带着萧皇后装作客人,每天去不同的美人屋中作客。他昼夜与众姬妾东游西宴,酒杯不离口。有时,杨广戴幅巾、着短衣、持竹杖,装扮成文人模样,步游各宫各院,直到深夜秉烛而归。深夜上床后,杨广也难以安睡,犯上了严重的失眠;即使勉强入睡,梦中又常惊呼有贼,需要宫女像哄孩子那样摇抚,哄着才能人睡。
表面上,杨广闲云野鹤,把生死祸福都看淡了,私下里,他对萧皇后说;"隋朝国祚已绝,但即使亡国了,我也还能做个长城公(陈叔宝降隋后被封为长城公),你也还能学学沈后(陈叔宝的皇后沈氏在隋朝受到优待)。我们一切顺其自然,及时行乐吧!"
杨广扬言不再处理政务了,但天下越乱,政务就越多。地方州县和前线将领的告急求援文书雪片一般飞来江都。
所有的坏消息到了掌管奏折和机要的虞世基那里,都被压了下来。杨广有时问起天下剿匪的情况,虞世基只轻描淡写地说;"鼠窃狗盗,不久就会被郡县捕灭,陛下无须担心。"
前线将领杨义臣一次奏报说消灭并招隆了河北农民军数十万人(估计是在吹牛)。虞世基看了,觉得是个好消息,就把奏折呈给了杨广。不想,杨广看了以后,叹息道:"我一直不知道造反者的人数,想不到仅河北一地就有数十万之多!"虞世基一看坏了,忙说∶"其中多数是一些小偷小摸之人,数量虽多,未足为虑。相反杨义臣拥兵在外,专权日久,恐怕生变,皇上要多加注。
杨广信以为真,竟然下诏解散杨义臣的部队,勒令回家务农。结果那些散兵游勇转眼就参加农民军队伍了,白白助长了造反者的声势。
萧皇后把—切都看在眼里,也劝宫人们不要向杨广讲言说实话。她说∶"天下事已至于此,无可救药,多说无益。多说话,只能让皇帝担忧而已!
虞世基所有的消息都可以压,但是有个消息,不能不报告杨广。
占领首都的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把俘虏代王杨侑捧了出来,立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也就是说,杨广在法律上已经不再是隋朝的皇帝了!
局势越来越乱,杨广的命令在北方越来越没有效力了。杨广也就无心北还,想在南方常住下来。
杨广是这么想的,即使当不成全天下的皇帝,能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延续隋朝的国祚,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在历史上也有先例。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北方动荡不安,司马睿不就放弃了北方领土,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吗? 况目现在的江南比司马睿时期要好多了,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口增加了不少,而且比北方安定多了,完全可以支撑一个王朝。
南迁已定,那么具体定都哪个城市呢?江都? 不行。江都在江北,不可仰仗长江天险防御外敌,而且周边地区已经出现了造反痕迹。杨广想迁往长江南岸偏上游的丹阳(今江苏南京)去。丹阳虎踞龙盘,是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的六朝古都,具有丰富的当首都的经验。杨广提前派人过江在丹阳修建宫殿,准备一建好就搬迁过去。这时候,有乌鹊在杨广的幄帐外筑巢,宫人怎么驱赶都赶不走。乌鸦老是绕着杨广的房子呱呱叫。有人看到长江中突然冒出巨石,漂向江都。而且最近的天相也很不好,荧惑犯太微,日光四散如流血。所有一切似平表明天意不同意杨广迁都丹阳,另立朝廷的计划。
可杨广把这一决定当做人生最后一搏。他已经年近半百,外面局势又那么乱,杨广的选择余地已经很小了。如果不搏一搏,可能连命都没了。
萧氏出身高贵,父亲是西梁孝明帝,母亲是皇后,她如假包换的西梁朝公主,因为她出生时辰不太好,先后被寄养在叔叔家和舅舅大,身为西梁贵族,瘦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接唐朝的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1个国势比较短的王朝,隋朝的伟大和短命跟秦朝也有的一拼。隋一共有四位帝王
说道隋炀帝杨广,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真的是不忍直视啊。对于这一点,历史上对杨广真
隋炀帝在多数人眼里,是一位昏庸、暴虐的皇帝,父亲杨坚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亡在了杨广手里。不过我们仔细研究隋炀帝的一生,发现
杨玄感和杨广只是君臣关系,两人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杨玄感父亲杨素和杨广父亲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子孙,在杨素跟
关于杨广和李渊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人其实都比较好奇。虽然他俩并不是一个朝代的君王,但是中间所发生的事情,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那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两个短命的朝代,这两个朝代其实对于后世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身后都是两个最为强大的政权,这两个政权就是秦朝和
说起宇文娥英,相信很多了解过隋唐历史的小伙伴们都应说过了,她是北周的公主,又是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女。在我国隋朝建立之后,宇文娥英倍
说到“暴君”,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或许会是秦始皇、商纣王、隋炀帝这样的人,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严格来说他们都是被后世黑化了的
说到杨广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他就是隋炀帝,隋炀帝有一个特色的啊,那就是杀人不眨眼,而且非常的暴烈了,但是其实这只是他的表面现象而已
对于隋炀帝杨广,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将他与一个词挂在一起,昏君。现在看来,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足以证明这一点,劳民伤财,贪图享乐。就比如
如果要说汉武帝和隋炀帝,可能很多人都会把他们分成两类人群来看待,一个是创立了不朽功业的一代明君,另一个则是只顾自己享乐的亡国之
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反派坏人的形象,任何可以体现昏庸残暴的词,都会被人用在他身上。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祸
隋炀帝,唐太宗李,这两位皇帝相隔的时间很近,一个是隋朝的亡国之君,一个是唐朝的开国之君,首先从这两个称谓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别了
说到隋炀帝,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大部分人都只与有两个字:昏君。之所以这样认为,无外乎隋炀帝曾经做过的事情。他曾经为了下扬州,命令工
隋唐时期,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被很多人议论的时期,先后两位皇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很显然,人们对于杨坚很有好感,但是对于杨广就并非
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但是关于杨广上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杨广、杨素等人不断陷害杨勇,所以杨坚废了杨勇的太子位,立杨广为太子。还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功绩都是非常高的,尽管他的皇位也是得来不正,然而他的功绩却足以证明他是一个非常好非常优秀的皇帝,所
商纣王、秦始皇、杨广,这三位都是史书当中非常有名的“暴君”,在史书中,他们几乎算是“无恶不作”,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当时的社会简直就
古代人非常相信会有因果报应轮回这种说法,做了坏事必然会遭受报应。而隋朝时期,当时只是一个皇子的杨广,为了能够当上太子,用尽心机让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居多,主要还是因为杨广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而且滥用民力,导致名不聊生,最后在全国爆发农名起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杨广和这个隋朝的一些事情了,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历史都是在丑化这个杨广和这个隋朝,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伍建章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因为功劳极大,因此被封为忠孝王。不过伍建章最后下场却是满门抄斩,当时杨广夺权篡位,多数大臣为了自保不敢
隋炀帝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暴君,很多人应该都对他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了,不过大多数人认知当中的隋炀帝,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君
《独孤皇后》同样是一部讲述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与他的皇后独孤氏的故事,不过电视剧的侧重点自然还是在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上,但是
在《独孤皇后》当中,独孤伽罗与杨坚的儿子杨广,从小就被送走,到了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身边当太子陪读。不同于杨勇,也就是后来成为太子
虽然杨勇是伽罗还有杨坚的长子,但伽罗并不喜欢他,甚至还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转而立杨广为新任太子。不过我们都知道,隋朝基本上就是
伽罗和杨坚虽然有很多孩子,但基本上也没几个能让他们放心的。大女儿杨丽华根本就只顾自己前途,甚至不惜和杨坚反目;而杨广也在觊觎
《独孤皇后》迎来大结局,因为杨坚和伽罗之间的关系,加上杨广在其中作梗,杨勇最后被废,改立杨广为新任太子。等这个消息传到杨勇耳中后
《独孤皇后》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挺难受的,伽罗专门为杨坚留了一封遗书,希望杨坚不要因为自己的离世而太过伤心。虽然伽罗和杨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