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来说,想要窥探一段历史,也只有通过历代史书才能探究一二,可是史书的记载,很多时候也是带有作者的个人感情的。我们先抛开史书中也会出现错误这一个前提,来看看赵高,这个被认为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的形象。他断送了秦国的命运,只为了自己的私欲,然而在这之前他也是一个好青年,那么在司马迁的眼里,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赵高,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人物,坏蛋做成“名满天下”,的确是一种本事。能把一个大型帝国搞垮,是个技术活,光“坏”肯定不行。如果我们认真读一下关于赵高的史书,不得不承认,赵高还是有两下子的。在“扶胡亥上位”那段,赵高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司马迁笔下的赵高的确很厉害。我们就从始皇帝病重说起。
在外巡游的秦始皇感觉自己要挂,马上发布书面命令,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与自己会合。“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命令书已经写好,为什么会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呢,因为赵高是负责玉玺印章的主管,章盖好了,走流程的话,交给使者,使者去找扶苏公子。
但是,就在盖好玉玺,还没交接给使者的节骨眼上,准备回咸阳的始皇帝两腿一蹬,就这么去了,宾利也不留一台。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边,皇帝的儿子又那么多,为了夺皇位可能发生混乱的局面,就把始皇帝死亡的消息压了下来。这时候,赵高敏锐的发现一个“机遇”,这是关乎自己下半身,哦不!下半生幸福的天大机遇。秦始皇死了,身边随行的只有一个儿子“胡亥”,他是胡亥的老师,和胡亥的关系“老铁了”,如果胡亥当皇帝,那么我赵高…………岂不美哉!!
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在那个时代,“立嫡长子”是传统也是潜规则,赵高敢这么想,是有三个前提。第一:所有人都知道扶苏是得罪了秦始皇,被秦始皇以接近“发配”的模式派到边疆,也就是说,至少表象上看,秦始皇与扶苏关系很不好。第二:所有人都知道始皇帝宠爱小儿子胡亥。第三:“立嫡长子”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之前也非嫡长子成功上位的案例。有这三个条件,以秦始皇的身份发布假命令,传位于胡亥,欺骗的成功性极高。
放到现在,这就是“事业心”和“洞察力”,一个成功人士必须有洞察机遇的眼光,赵高无疑具备了这个能力。赵高先试探性的问胡亥。“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你爹死了,没有找另人,只找你大哥扶苏过来,扶苏一过来,肯定会立为皇帝,你呢?爹死了就啥也没啦,有啥想法没?赵高思路清晰,始皇帝的命令上虽然没有传位于扶苏,但只叫扶苏一人来,到时候,把控时局的扶苏肯定是当皇帝了。
与其说胡亥“无尺寸之地”,不如说自己“无尺寸之地”。胡亥的回答,可圈可点,并没有立刻顺着赵高的意愿,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你说的有道理,但这是父亲大人的决定,我做儿子的服从父亲的安排。赵高立刻用“利”诱惑。
“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小伙子,现在的情形,由我和李斯控制,你要想当皇帝,立刻做决定,你是想当皇帝威风凛凛地指挥别人,还是想低三下四地被别人指挥,你可想好喽!胡亥的回答让人动容。“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有理有据,最主要的看起来不那么坏和那么没智商。可惜他遇到的是赵高。“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商汤杀夏桀、武王伐纣王,这种“不忠”的事情,比废兄而立弟“不义”的事情要恶劣,但没人说什么。
“卫君杀其父”比“不奉父诏而畏死”要恶劣,孔子都说不算不孝。赵高的临场反应堪称神灵附体,能在海量的信息里迅速提取相应例子反驳胡亥。首先,你得有这些海量信息,接下来。“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百官不同功”文字排列让人赞叹,字字珠讥。胡亥自然心动。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胡亥也绝对平庸之辈,一下子找到这件事最难的一点。
好,你赵高说的对,但李斯怎么搞定?丞相李斯要是不同意,我同意又有毛用?赵高第一个目的已达到,立刻帮胡亥或者说为了自己,去找李斯。赵高找到李斯,发动口遁,也就是超高的语言艺术。口遁第一击,直截了当道出本意。“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皇帝死了,给扶苏的命令书在胡亥那儿,现在消息还未走露,立扶苏还是立胡亥就看咱俩了,你看着办吧!
李斯做为丞相,岂能听不出赵高的意思,不管自己心里怎么想,刚开始必须要装做正人君子的样子,必须指责赵高。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你这个仆街,竟敢违反老板命令。
口遁第二击。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别装了,你自认为,你的能力、功劳、谋略、人缘,还有和扶苏的关系,和蒙恬比如何?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李斯这个人精这么说,极有可能已经心动,因为口气已经变弱,对赵高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但又不能非常容易的妥协,要显得自己是逼不得已才违反了始皇帝的命令,自己不忠,是有苦衷的。
赵高立刻口遁第三击。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比较长,翻译过来就是“兄弟,我本是宫中的仆役,有幸能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理事务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我告诉你,被搞死的都有。皇帝有二十几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这个咱们不管他,我们在意的是,这孙子一旦即位肯定会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得下岗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多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为人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内心明白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胡亥要是当上继承人,您就是有功之臣,您看,要不要……?”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不管你怎么说,我李斯还是准备听老板的话。话虽这么说,但李斯心里有没有犹豫只有他自己知道。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利”已经解释完了,赵高开始用“害”吓唬李斯。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李斯仍在做心理挣扎。
赵高放出最终奥义,极具水平和杀伤力。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这里是在用自然规律,进一步解说上面“安可危也,危可安也。”,极具哲学性和说服性和迷惑性。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李斯说:“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算是个忠心的臣子,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李斯也不是吃白饭的,一下子举出三个例子,让赵高给自己一个当二五仔的理由。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实在令人为之寒心。聪明人能因祸得福,您到底如何让处理此事呢?”
赵高没有对李斯的三个事件进行解读,他已经懒得解读,他非常清晰地知道李斯的心理,直接用美好结局吸引李斯,用“君何处焉?”结尾,透露出自己看穿李斯的心理,告诫李斯,别在装了,别在浪费时间,立刻做出决定吧。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李斯的演技爆棚,刚刚还说“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听了赵高上面的话,立刻哭泣认命“乃听高”,转变如此迅速,说明李斯心里早就已经下了决定。
赵高说李斯的这段过程,主题鲜明,利害关系对比强烈,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得当,数据有说服力,不能不让李斯动心,简直可以和“触龙说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媲美。这里也表现出赵高,宽阔的知识面、绝佳的口才、神一样的临场反应。之后,在控制胡亥、阴李斯的过程,也体现了赵高超高的口才艺术和整人水平。可惜,赵高在小聪明上是“王者”,治国水平和自身德行太差了,最终,断送了大秦的前程,自己也落下个身败名裂的应有下场。
《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第二场演出结束了,节目中的一些兄弟也将离开节目的录制。其中,沈梦辰的淘汰,让很多
通过热播《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我们认识了很多“宝藏姐姐”,三十位姐姐都各自有自己的闪光点,乘风破浪的姐姐王智和李斯丹妮的
近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万茜在喂李斯丹妮吃泡芙,本以为是一个温馨和谐有爱的画面,却因为泡芙中的奶油而打破了这个画面,只见李斯
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1、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解,讽刺劳师远征、兵败而归的李广利,被打入大牢,并惩处宫刑;2、司马迁,字子长,司马
秦二世本名胡亥,原来是秦始皇的儿子,这人学识不高,智力也有点残,但是读死书也有一套,喜欢背背法律条文,这让秦始皇感到孺子可教。胡亥有
历史上并无有关胡亥生母的记载,就连秦始皇后宫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有人推测这可能和秦灭六国以及昌平君有关。昌平君是一个生在秦
冬至清晨,杨远如同往日般准备送儿子上学,儿子却在楼道间离奇消失。而随着孩子的失踪,一系列有关爱与救赎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
《大秦赋》李斯扮演者是李乃文。李乃文,1974年10月18号出生,1998年因出演自个第1部电影《乐在其中之全科门诊》而正式开始演艺之旅,
其实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商业发展,大家应该都清楚,商业这一块的发展意味着这个国家是否富强。在秦朝之前,商人的地位非常高,毕竟他们所担
赵佗是南越国的建立者,虽然他当时在南越的地位和皇帝无异,但其身份并不被认可。赵佗原本是秦朝将领,曾奉命攻打百越,当时秦军士气正猛
对于秦朝的过早灭亡,有人认为是意料之内,有人觉得十分意外,好不容易一统六国,然而秦朝仅存在14年就被取代了。而秦朝之所以会衰落的如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朝,在历史上可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得不说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毕竟他可是“千古
撒贝宁司马迁是《典籍里的中国》。综艺节目对焦出色中国文化著作,经过时空对话的创新性方式,以“戏剧+影视化”的呈现方式,叙述著作
说到这个汉承秦制,相信对于秦朝和汉朝的制度都有所了解,就是因为秦朝在大一统之后,建立了一个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那么这个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之间相隔还是比较远的。但是这两个朝代都是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大一统王朝,对于这两个朝代
说到这个秦二世胡亥,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秦始皇的儿子,本来秦始皇是把皇位继承给扶苏的,但是对于这个事情,扶苏肯定是不愿意的。在扶苏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秦朝那可是盛极一时啊,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他可是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但是后来秦朝灭亡
秦始皇完成一统大业后,便开始进军岭南百越之地。此后赵佗率领大军平定岭南,并任龙川县令。赵佗一边防止范越人反抗,一边大力安抚当地
小编认为若是扶苏登基的话,秦朝肯定不会这么快救亡了,或者说不可能历二世而亡,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皇位的第一继承人,秦始皇也一直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吧。毕竟在秦国有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在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和吕不韦两个人都是
最近很多人在研究明朝历史的时候,竟然发现了这个明朝其实把越南等地区已经有占领了,很多人还说当时的明朝对越南的统治非常的残暴,那
若是秦朝延续了分封制,那么肯定不会在秦二世就速亡了,国祚肯定是要长一些的。因为分封制能很好的将矛盾转移化,局限到范围更小的各个
说到秦国那个时候,李斯作为一代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来看的话,李斯和赵高两个人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的话,李
扶苏和蒙恬死的很冤,原本秦始皇是要让扶苏继位,结果赵高和李斯私自篡改秦始皇遗诏,还将扶苏逼死。假如当时扶苏和蒙恬没听遗诏内容,两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他生活的时间距离秦朝灭亡已经过了上百年了。那么司马迁在《史记》上描述的秦朝是不是自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汉朝,自从把秦朝给灭了之后,也是发展的不错。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朝代灭了一个朝代,都会有一些新的制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很多朝代在灭亡之后都会有一些非常想要复国的人,比如说名气最大的就是“反清复明”。反对清朝复原明朝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可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且很多历史上的事情都是根据《史记》来确定的,但是在史记上面
提起金晨和李斯丹妮这对小姐妹,相信大家如果关注过之前的综艺《浪姐》的话,就对她们俩都不陌生。这两人的友谊
赵高杀胡亥和子婴杀赵高,再次向我们应证了一个道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赵高能政变杀了皇帝胡亥,是因为他对胡亥太了解,以
周携王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身为周朝君主,但在《史记》中却没有提到有关周携王的任何事情,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周携王时
说到这个李斯,那可是秦朝的时候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丞相。帮助秦始皇很多忙的,但是后来却因为牵连被诛三族,上刑场的时候还是和自己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孔雀王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孔雀王朝还是非常非常有名的,而且如果拿这个孔雀王朝和我们的这个秦朝对
说到吕不韦和李斯两个人,他们都是秦始皇身边的大臣,然而吕不韦作为一个眼光非常好的人,自然是投资对了人,毕竟秦始皇最后可是千古一帝
秦国一路走来,明君能臣不断涌现,所以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按理说,秦朝建立后,可以直接网罗天下人才,但结果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面
李斯能够成为一代名相,是因为他前期做出了很多正确的选择,才能在秦国一路高升。谁知李斯结局却是晚节不保,被赵高污蔑谋反,最终夷灭三
说到历史上的赵高,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他作为宦官,可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在19岁之前,赵高也是渐渐有名,后来就进宫当上了宦官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秦朝的一些刑法和律法还是非常严格的,毕竟很多历史上的酷刑,都是在秦朝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在脸上烙印就
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就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的首个大一统王朝,也成为了千古第一帝。可惜的是,秦始皇所创建的大秦帝国并
秦二世继位后,正是吴广陈胜起义之际,而当时秦朝中的大将只剩章邯一位。章邯早期迎击起义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胜,但后来在巨鹿之战和漳纡
公元前221年,嬴政经过了十年的征战,最终建立了首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虽说天下已经大一统,但是人心却并没有一统。被灭的六国,每一个都
说到秦朝,大家都很熟悉看来,但是说到这个秦朝的军队,大家肯定都望闻止步。就是因为秦军的制度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对惩罚的制度,不然秦军
这段时间对于秦朝灭亡的时候有着一些说法,说是秦朝灭亡之际,有30万的正规军防守着匈奴,守护着华夏大地的北门;60万镇守着百越,守护着
很多网友会猜测赵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他除掉扶苏,把胡亥当做自己的棋子,难道是想自己称帝吗?可能后期赵高有这样的想法,但他早期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女军事家。甲骨文中记载着妇好骁勇善战的事迹,她曾平定鬼方、羌方、土方等地,能有这般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