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是古代打仗最有威胁的武器。在三国时期,很多知名的将领都是死于箭伤,毕竟当时医疗技术有限,没办法治疗好所有的伤病。所以大家都会勤于练习箭术,这次和大家讲解的成语“箭不虚发”,就是三国中发生的故事。关羽和庞德交战,两人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庞德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庞德。原文如下: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后来庞德与关羽交战,射中关羽的前额。当时庞德经常骑着一匹白马,关羽手下的将士们称其为白马将军,都非常惧怕他。曹仁令庞德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不巧遇上十多天的大雨,关羽乘船发动进攻,在船上放箭。庞德身披铠甲,手持弓箭予以还击。箭射得很准,每发必中。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人打算投降。庞德将他们逮捕处死。此战从天刚亮一直打到午后,关羽的攻势越来越猛,庞德手中的箭用完了,便使用刀剑等兵器交战。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此战中庞德的箭术,叫做“箭不虚发”,意为弓箭射得很准,每发必中。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成语之一。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著名的荆襄之战期间。当时关羽围攻襄阳和樊城,庞德与于禁一起率领七军前来救援。在交战中,庞德箭法无敌,射中了关羽的前额,这也是历史记载当中唯一的一个击伤关羽的三国将领。最终,关羽利用当地十多天大雨的有利时机,水淹七军,生擒曹军三万多人。主帅于禁投降,而庞德力战不退,射死了不少关羽手下的将士,之后被关羽生擒。
对于这位猛将,关羽惺惺相惜,不忍杀之。但庞德早就抱定了必死的信念,大骂关羽。而最后,关羽杀了庞德,这也算是成全了庞德的愿望。遗憾的是,数十年后,庞德的儿子庞会随同钟会、邓艾灭蜀,在蜀汉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公报私仇,将关羽的后人灭族。如果庞德劝下有知,也一定会为儿子的行径感到羞耻。
很多喜欢打篮球的伙伴,应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某某某你打篮球怎么像蔡徐坤呢?”凭大家的直觉,应该是可以判断出这一定不
淦是一个汉语文字,拼音发音为gàn,总笔划为十一。基础意思是水渗进船中。源于《说文》段玉裁注:“水入船中,必由朕(舟缝)而入。淦者,浸
羽扇纶巾,汉语成语,字的拼音是yǔshànguānjīn,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方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于宋·苏轼《念奴娇·赤
网络流行词,特指某人在不知道事情真相,或甘心情愿的情况下,对其他人进行协助,不辞劳苦,随时待命地投入,在感情,物质和资金上不计得失,始终
白月光通常指心里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物,一直都喜爱,却无法触碰。朱砂痣通常代指心念的心上人、念念不忘的初恋这样的意向。现部分引
也许每一个男子一辈子里都遇到过这两种女人,红玫瑰和白月光。娶了红玫瑰,长此以往,红的变了墙面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天子守国门的相关问题,这句话非常的振奋人心,很多人也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知道这句话的具体情况,比方说这
最近很多人想必被一些有钱的恶人做的恶心事给刷屏了吧,真的过份了,所以很多人都在对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网友引用了孔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在小编在网上有看到一个词语,那就是潘嘎之交,这个词语是四个字的,所以也可以叫成语,而且这个成语是有文言文出处的,所以下面我们就简单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一动不动是王八出处_一动不动是王八出自哪个小品 近日,网上经常有一句这样的话干啥呀,锁我喉是吧,掐我脖,臭不要
最近在抖音经常出现一个很好笑的梗,白瞎我以前对你那么好,那么这一句话是出自哪里呢?是出自哪个小品呢?下面就让我
最近在抖音经常有这样一句话,也就是在前几天我遇到这个朋友,就是他在外面纯捡垃圾吃的,被各大的抖友玩坏了,下面就让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说过朱元璋微服私访却杀了一位瓜农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和朱元璋有关的记载都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是出自《明史·神宗本纪》,原文记载为“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等于是把明朝的灭亡都推到了
运筹帷幄这个成语应该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了,不管是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电视里都能经常听见,那你知道运筹帷幄背后的典故到底是怎样的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典故。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平时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比较多,一般都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对话,下属会
荀彧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人,也是协助曹操挟持汉献帝的人。有人认为荀彧实际上是一位非常纠结的人,自己一心向汉但又帮助曹操抵汉,最后
其实曹操在打仗战略方面并不是三国最顶尖的人,但是曹操会用人也爱人才,所以他手下的谋士都非常的突出能干。曹操在争夺兖州的时候,就
刘备以仁义著称,可能刘备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情有义。像刘备这样的出身,在门阀制度的背景下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因
风行草偃这个成语可能大家会感到比较的陌生,风行草偃的第一个字读“yǎn”,意思是用道德文教是可以感化人的。那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
孙权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会左右逢源的皇帝了,刚开始曹操如果要出兵打他就立马俯首称臣,刘备那边也时常给些好处。孙权被封为吴王的时候
可能大部分的同学会对饥附饱飏这个成语比较陌生,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确实意味十足,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饥附饱飏这
孔融是三国时期的大学士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但就是孔融这张嘴经常会的罪人,这也和他不吐不快的性格有关。不过孔融面对曹操也是毫不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个成语大家应该也是有听说过,虽然并不算一个日常上的高频成语。可能一般我们会用箭在弦上来替代,两个词的实际意
其实曹丕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能在三国时期排入上流,只是自己的弟弟曹植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器材,这才把曹丕的才华给压制了下去。其实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场景和典故,就算大家没看过三国应该也会对这些故事有所耳闻,这次就和大家讲讲刮骨疗毒的故事典故。刮骨
各为其主和各司其主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各自为各自的主公效力的意思,其实这个成语是曹操说出来的,那你知道各为其主的典故到底是什么
湖海之士这个成语可能大家对它还比较陌生,因为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也是当时一位三国人物所创造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蜀国的丞相,辅佐刘禅治理蜀国。但实际上所有大权都在诸葛亮的手中,好在诸葛亮并不是一个迷恋权利的人,还制定了
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还算是挺常见的,不管是课本里还是电视当中都能看到。那你知道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么?这
诸葛诞原本是魏国将领,但是却在最后时刻选择起兵反抗司马昭,也是让很多人没想到。当时魏国统一天下已经指日可待,这时候诸葛诞选择叛
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在三国中却烙下了一个不忠不义的名号,但事实真是如此么?吕布天性太容易被旁人教唆,而且做事比较冲动,杀丁原和
诸葛亮应该是三国时期整个诸葛家族发展最好的一位了,但是其他诸葛家的人下场都比较惨烈,例如诸葛亮的侄子就被夷了三族。今天要为大
三国中形容司马懿有一个非常好玩的词语叫“狼顾之相”,就是说司马懿这个人谨慎多疑,心怀不轨。那今天讲的成语狼顾虎视又是什么意思
曹彰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弟弟,但是他一直都不被曹操所欣赏,很早便推出了争夺嗣子的机会,但是曹彰一直想要帮曹植争去到这个机会,还差点
其实曹丕和曹操的性格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曹丕不像曹操那么自负而且杀戮成性,相反曹丕非常善于谏言,而且还能像大臣们表达自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