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会有三伏天,而三伏天则是这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伏天的时间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虽然往常一般是有30天,但是2020年的三伏天却有长达40天,因为中伏的时间有20天,比往常要更长一些。而2020年7月16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那么面对这个加长版的三伏天,又有一些什么样的习俗呢?三伏天有什么习俗,为什么今年三伏会这么长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就时间而言,三伏天主要在公历7、8月份。留心观察可以发现,三伏天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40天,有时是30天。这跟它的计算方法等因素有关。
据专家介绍,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固定,中伏的长短更是不相同。民间也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依照干支纪日排列,从夏至起第3个庚日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出现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一般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又称伏天、伏日,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故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
在医药文化里,“三伏天”的“伏”也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三伏天作为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令,形成了不少习俗活动。大体说来,不外冰、饮、食、洗、息。冰是指用冰、颁冰;饮指饮酒喝茶;食指吃东西;洗指洗濯沐浴;息指休息。
冰
先说用冰及颁冰。《周礼·天官冢宰》载藏冰之制,冬藏夏用。“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夏颁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
晋《邺中记》说,十六国君王石季龙曾于“井台藏冰,三伏之月冰赐大臣。”从此这种宫俗流传不息,同时按地位高低赐冰镇食物。唐代时长安有“冰盘”、“冰瓜”等,豪富们甚至会举行“冰宴”。据《天宝遗事》记载:“杨家(杨贵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
到清朝,宫廷三伏赐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据清《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顽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嘉录》对民间的三伏凉冰作了记载,江浙一带的农人会三伏担卖凉冰,其中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
饮
每逢三伏,古人以清凉饮料避暑,并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据《汉旧仪》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在农家亦有伏日“斗酒会”。
茶是解暑的饮品。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浙南民间一直有着喝各类“伏茶”的习俗。取夏枯草、淡竹叶、荷叶等煎汤代茶饮,有解暑、止渴的功效。在一些廊桥、凉亭里、码头上、街道边,保留“免费供应伏茶”字样的小摊,亦彰显出“行善是福”的纯朴民风。
食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荆楚岁时记》中解释:“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在我国古时,人们视五月为“恶月”,六月也沾有“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中也记载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除了民间,宫廷也同样有伏日赐肉的宫俗。《汉书》中的《东方朔传》就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年的三伏天,汉武帝赐肉与众人。众人到了,可奉诏主肉的官员却迟迟不到。等了好久后,东方朔就拔出剑来,自己上前割了一块肉,对大家说:“三伏天肉容易坏,大家快割了拿回去吧!”说完,自己捧着肉回家去了。主肉的官员得知后,便上奏了武帝。第二天早朝时,汉武帝问东方朔:“昨天赐肉,你为什么不等奉诏主肉的官员到来,就擅自割肉回家呢?”东方朔脱下官帽,谢罪说:“臣罪该万死。”武帝说:“那你就先说说自己的罪过吧。”东方朔拜了拜,站起来,说:“东方朔啊东方朔啊,你受赐不受诏,为何如此无礼?你拔剑去割肉,为何如此鲁莽?你只割了一小块,为何如此廉俭?你拿着肉回家献给妻儿,为何又如此仁爱?”汉武帝听了笑起来,说:“我要你批评自己,你却表扬起来了!”随后,又对他作了些赏赐,让他回家交给妻子。
洗
伏天出汗较其他时节要多,洗浴亦是情理之中。“初伏,浴于河,谓之‘洗百病’。”“六月六日,童叟浴于屈产泉,末伏乃止,谓之洗百病。”“初伏洗头去风,以杏仁炒麦子,食数粒,一年不头病、心无呕。”这里所谓的“洗百病”是上古祓禊风俗之承袭。
除了人于伏日进行洗浴外,对动物也要进行洗浴,特别是六月六日。明清时,皇宫中例于三伏日为畜养之象洗浴,届时遣官以鼓乐引导,监浴。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
息
人们为了战胜酷暑与疾病,遂有“闭伏”之说。《后汉书·和帝纪》说:“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俗话谓之“歇伏”,即人们呆在家里不随便出门以防晒。晋·程晓在诗中说:“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当然,朝廷官员在三伏天还可以休假。“人日、中和、二社、上巳、端午、三伏、七夕、授衣、重九、四立、春秋分及每旬假各一日。”(《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病菌瘟疫流行,高温令人中暑,所以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则人之死也必稀。”为躲避高温,人们纷纷“避暑”、“纳凉”。正所谓“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山中、林中、池畔、泉边、树下、洞中都是很好的避暑场所。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白居易有诗《消暑》,应是“心静自然凉”的注脚。
空气流通时间要增加
伏天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目前处于疫情常态化阶段,市民日常居家开空调是必要的,但如果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里,身体调节能力会失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出现“空调病”。
居家空调最好开启“除湿”模式,温度既不会过低,体感上也更加舒适。同时封闭空间长时间开空调易致空气混浊,细菌滋长,疫情防控阶段每天开窗通风时间要加长,确保每天2至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在开启空调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将窗户开一个小口,便于空气流通。
注意保护脾胃
伏天内,人体常常会感觉疲惫、精神不振、头晕。原因主要是湿热交困,容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痛,困倦乏力。这个季节人体脾胃最容易受伤,尤其是体弱人群,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利等问题。湿气过盛,就可使人致病,容易出现发热、感冒、咳嗽等疾病。
为了减少因湿热造成的感冒,伏天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建议市民日常可以多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如绿豆、薏米、赤豆、山药、白扁豆、冬瓜等食材,同时食用应季蔬菜水果为宜。
可用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煮三仁汤服用,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如果伏天感染风寒或患暑湿所致的感冒,可用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煮藿香正气散服用。
日常还可煮一些白扁豆粥、薏米小豆粥,起到健脾止泻、清热消暑的作用。还可用麻酱、蒜泥和香菜制作清拌茄子食用,有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胃的功效。
过度锻炼不可取
伏天虽然天气热,也不要常日躲在空调屋内。可早晚适量进行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增强体质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避免大汗淋漓过度消耗,以免阳气损伤,免疫力下降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个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总结经验。当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形成一种应急蛋白,可抵
刘德华距离出道到现在已经40年了,在他出道四十周年的直播当中。很多认识并喜欢他的粉丝都来参与了直播互动。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三伏天的事情,因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三伏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三伏天为什么又
最近不是到了三伏天了吗,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三伏天到底要怎么养生呢?也就是三伏天到底要如何调理身体呢?很多人也想在三伏天天去去身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三伏天的事情,三伏天其实也是有顺口溜的,什么一伏吃饺子,二伏吃面,三伏吃什么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值得大家来讨论的
这不知不觉又到了三伏天了,热是真的热,热得可怕,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2021年的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2021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是
说到我们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皇帝,最长寿的就是清朝的皇帝乾隆了。他可是唯一一个活了89岁的皇帝,对于这个事情,肯定很多人都非常好
要了解立冬养生吃什么,我们先来看一首立冬养生歌。 冬至夜长晨接阳, 防寒保暖添衣裳, 脚暖曝背勤搓手,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
三伏天注意事项都有哪些?三伏天要注意什么?三伏天有注意哪些事项?吃什么呢?三伏天人要如何养生?下面大家跟小编
三伏天分哪三伏?什么时候三伏天?三伏天是怎么算的?三伏天一共多少天?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2017
2018年三伏天是哪几天?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是怎样的?哪天入伏?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那么三伏天是从什
热水泡脚,是很多人的养生理念。泡脚活血化瘀,是最普遍的说法。很多人都喜欢泡脚,包括我自己和家人。不幸的是,对于血
今天是2018年的5月21日,所以这一天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的事情了,那就是这一天其实是阴历也就是老历的四月初七了,四月初七其实就是二
说到芒种小编相信大家都知道,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有很多人会认为芒种是到了种芒果的季节,其实,并不是这样,芒种的意思是到了
说到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其实还真的是一个好日子了,虽然这个节日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是这个节日在二十节气里面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了,也
已经越来越热了很多网友都在比热,什么成都的,什么广州的,什么上海的,现在连北方一点的地方都开始叫热了,其实小编想说的是,你们那真的叫
说到三伏天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这个天,其实还有梅雨天,也还有秋老虎这样的比较特殊的天气了,大家也经常性的听说了入伏入伏了,要热死
最近想必大家也感觉到了这天气似乎实在是太热太热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已经正式的进入了三伏天了,有的人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相关的由来习俗和特点以及养生之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处暑这个节日了,当然了这个节日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是说要怎么去看看节日的历史,我们要做的就是吃了,因为对于吃
很多人可能还不觉得,立秋竟然这么快就到来了。2019年的七夕之后,就是立秋了,很多人脑海里面的秋天,大概是枫叶满地,秋风瑟瑟,但是真实的
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即将要到来了,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寓意着气温回升,降雨增多,而万物生机逐渐显现。那么,你知道2020年的惊蛰是哪一天吗
马上就要到2020年大寒的时间了,大寒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是最后一个节气,但是并不代表着大寒结束之后气温就一定会上升,而且有些地方大寒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春分的到来也意味着春天的脚步会越来越近,气温也会越来越高。春分之后春天的气息就更浓了,百花盛开。而春分
2020年一开始,最令人们关心的还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了,很多人每天看着感染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疫情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担忧的,而2
马上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了,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也就意味着立夏就快要到了。不过这个时候的气温其实还并不是
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但也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的开始,因此大暑的时候,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中暑了。大暑的天气,很多地方都是
2020年的立秋节气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对于立秋也是非常关心的,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但是秋天的天气却并不会马上就变得很凉快,而很多
小满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是第八个节气,也就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而进入夏天之后,炎热自然成了人们最直接的一个感受了。不过炎热也并不代
2020年的芒种节气马上就要到了,是在2020年的6月5日,也是一年当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因此气温还是比较高的,那
小暑节气马上就要到来了,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夏季的节气就快要结束了,但是很明显,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气温却并没有减弱,而且每
2020年的6月5日正是一年一度的芒种时节,芒种作为一年当中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对于农事来说可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芒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大暑马上就要到来了,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虽然说如此,但高温的天气却并不会马上就过去,秋天的凉爽天气也不会很
秋分是一年中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天的来到已经使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那么秋分之后天
霜降在一年之中可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了,因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就意味着冬天快要来了,这是秋天和冬天的一个
处暑是一年当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季之后的第二个节气,而处暑的意思就是“出暑”,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就意味着炎热的夏季,高温天
小寒是一年当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就距离立春不远了,虽然说气温还是不高,还在继续降低,但很多人也都怀着对春天的期待了。那小寒时节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已经到来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大雪节气一般也都是这个养生的开始,那么这个大雪节气到底要
大寒已经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了,过了大寒之后的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而且大寒也是临近过年,2021年的大寒和腊八节赶在了同
虽然还没有过年,但是立春节气马上就要到来了,2021年的2月3日就是立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虽然天气还很冷,但是也给了人们很
今天是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是对于农民伯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雨水节气如果有降雨的话,那会对农作物有很大的作用哦。但是对
古代的皇帝们,可能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长寿,毕竟自己是地位最尊贵的人,如果能够拥有长时间的寿命可以来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那将会十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小暑了,这个是二十节气里面的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节气了,这个节气的到来就代表了夏天最热的时候真的来了,那么我